性別如何影響哺乳動物基因表達
據新的研究披露,研究人員發現,哺乳動物雌雄兩性間存在著整個基因組中的基因表達變異,這為哺乳動物物種中的性別二態性的分子起源與演化提供了線索,或能幫助解釋人類健康與疾病中廣泛存在的性別特異性差異。
在哺乳動物中,雌雄兩性常常會在生物學過程和表型特征中表現出各種差異。例如,在大多數的哺乳動物種類中,雄性體型要大于雌性;由于在許多種類的哺乳動物中似乎都有性別差異,因此常常會用動物模型來探究人體中的性別偏向性特征與疾病。
然而,關于性別對基因表達(特別是對常染色體基因)的影響,人們并不十分了解。為研究性別如何影響基因組,Sahin Naqvi 和同事在 5 種哺乳動物中開展了一個全基因組范圍的、涉及多個組織的性別偏向性基因表達的比較研究。
Naqvi 等人收集了來自雌雄兩性動物的 RNA 測序數據,這些動物有獼猴、小鼠、大鼠和犬,涉及的不同組織有 12 種,它們代表了體內的每個胚層,同時涵蓋了大多數的主要器官系統。
非人類動物的數據也與來自 “基因型組織表達聯盟”(GTEx)的相應的人類 RNA-seq 數據進行了比較。GTEx 對人體中所有主要組織的基因表達進行了登記編目。該比較分析揭示了每種組織中數百個保守的性別偏向性基因表達,后者促成了不同性別間的特征性差異。例如,在平均身高的人中所觀察到的近 12% 的性別差異可通過基因表達中保守的性別偏向而得到解釋。
這些結果還顯示,基因表達中的大多數性別偏差屬近來發生的演化性適應,因此不會在所有的哺乳動物世系間所共有——這些發現在使用性別差異的非人類動物模型時需給予特別關注。